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回复: 1

咱们把稀土这张牌讲透一点,这张牌虽然好用,但是到底能打多久?

[复制链接]

485

主题

531

回帖

304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049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说结论:这实际上是在利用整个中国巨大的工业产能和完整的产业链在进行反制,一力降十会,想要破解的难度也是巨大的。

按照某些人的想法:你不卖我自己开采萃取不就完了么?你卡脖子卡我一年两年可以,还能卡我十年八年不成?

问题是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你不给我我就自己干的思维就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而且,对于有些稀土和这些稀散金属而言,根本就不是技术牌,而是一个规模牌。

以军工生产相控阵雷达需要的镓为例,假设你要生产100吨镓,这样你就可以成为全球镓生产环节中占比10-20%的一个数得上号的供应商,到底需要什么?

根据年报来看,中国铝业的146吨镓是从2000万吨氧化铝里面提取的。那你先需要投资1500亿造一座能够年冶炼1500万吨氧化铝产能的工厂。氧化铝生产完以后不能直接扔掉把,那你按照2吨氧化铝对应大致1吨电解铝产能的比例(神火股份似乎是1.94比1的关系),还得同时建造一座750万吨电解铝的超级工厂,这个超级工厂大致又是相当于一个中国铝业或者比一个中国魏桥稍微大一点的电解铝企业。

每生产一吨氧化铝,需要2吨铝土矿,0.25吨石灰和0.5吨标准煤。每生产一吨电解铝,你还需要13000度电,那750万吨电解铝就需要大概每年1000亿度电,大致相当于一个三峡的年发电量。

拿美国领先的核电技术来说,那每个压水堆核电站一年发电站大概是100亿度,你得造10个。自从三哩岛事件以后,美国已经有接近40年没有新建过核电站,1996年以来也只有3座新反应堆投入运营。

然后等氧化铝工厂、电解铝工厂、电厂都建起来以后,为了把纯碱(这个美国是净出口国应该不缺)、石灰(这个应该也不缺)等运到厂区来,你还需要有配套的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

哦对,接下来还有产业工人。魏桥大概有十万员工,我们假设美国人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管理后勤等部门全部自动化,史密斯专员不往里面塞什么亲戚朋友的话,按照人均管理20台电解槽计算,年产50万吨的项目需要600名技术工人,750万吨电解铝大致需要1万名熟练工人。加上前述的氧化铝工厂、配套电厂等,大致只要新增3-5万名熟练的产业工人就可以了。美国的制造业岗位从1979年的2000万人下降到了现在的1200万,流失了约800万个岗位,45年来每年流失大概十几万,你还觉得要新增3-5万名熟练产业工人是个容易的事儿么?

现在你知道了,如果要生产100吨金属镓的话需要电厂、公路、电网、煤矿、纯碱厂、铝土矿、氧化铝工厂、电解铝工厂、下游完整的电解铝生产和销售网络以及几万名熟练产业工人,技术是不难,来干吧。

我们假设美国人克服了这些设计、施工、生产上面的困难,为了这100吨金属镓的一碟醋,把这750万吨电解铝的一锅饺子包出来了,就会面临更大的一个问题:电解铝是个TMD过剩的产能,中国产的4500万吨电解铝都在吭哧吭哧的找买家,这可是个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金属,你的750万吨电解铝是镶了金边我非得买你的不可么?如果卖不出去或者亏本卖,那为了这100吨金属镓投下去的大几千亿投资,配套的基础设施,重新培训和招募的好几万产业工人,就一直指望美国国资委给不停注资亏本运行么?

这还只是一个稀散金属镓面临的问题,金属铟也一样,这是铜矿的伴生矿,要打破铟封锁,你需要把铜产业链按照上面说的这套再来一遍...

杀头的买卖有人干,赔钱的买卖没人干。市场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需要补齐工业体系,市场经济的自由配置是没有办法发挥作用的。因为对于资本家来说,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买卖没人做,市场越强大工业体系越补不齐。这个时候真要干需要的反而是“计划经济”和“举国体制”,靠行政和计划的力量在不赚钱的前提下,强行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50,才有可能逐步突破60的及格线。如果从0到1那一步赔了大钱就没人干了,那是绝对不可能走完从1分到60分的很多步路的。

问题是,特朗普、贝森特、鲁特尼克能够在美国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么?如果真要搞计划经济,是不是特朗普还得在共和党建立起组织能力强、动员能力强、执行能力强的基层党组织?然后按照以美国产业为中心重新组织美利坚版的“一五计划”“二五计划”...

真要是让特大统领按照这一套把稀土给搞起来了,那美国还是那个资本主义的美国么?下次见到特朗普你高低不得喊个达瓦里希,克拉斯诺夫同志啊!下周的组织生活会你让他来传授经验得了。

485

主题

531

回帖

304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049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稀土不是稀缺的元素,而是稀缺的国家意志

美国想要追上中国稀土,不是靠某个“黑科技”或“商业奇迹”。而是要用 15 年时间、三代工程师、数百亿美元投入,重建一个被自己废弃了半个世纪的产业体系。

稀土的真正壁垒,不是“化学难”,而是产业恒心。只要美国能坚持连续执行产业计划,到2040年,它可能重新具备战略自给能力。

但若中途动摇或政策摇摆 - 一切将重演 2010 年的失败。

2010年的失败是怎么发生的?

2010 年,中国收紧稀土出口配额,让全球震动。那时世界上 90% 的稀土都来自中国。美国这才发现,自己的高科技产业,从 F-35 战机到电动车,竟都要靠中国的稀土。

于是,美国决定“重夺稀土主导权”。被遗忘多年的加州山口矿(Mountain Pass)重新开工,一家叫 Molycorp 的公司宣称要用 13 亿美元建成全球最先进的稀土工厂,实现从开采到提炼的全国产化。股价飙升,舆论热烈,美国似乎要在稀土领域“重返巅峰”。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快显现。Molycorp 使用的新型氯化浸出和溶剂萃取工艺从未经过大规模验证,结果纯度不够、成本过高,生产效率甚至只有中国的一半。更讽刺的是,美国挖出的矿石,最后还得送到中国提纯后再买回来。

环保法规进一步压垮了他们。美国每处理一吨矿石的成本,是中国的三倍。2015 年,Molycorp 宣布破产,欠债 17 亿美元。五年的努力化为乌有。

后来,这座象征美国稀土复兴的矿山,被一家中美合资公司买下,其中就有中国的盛和资源。美国试图“夺回话语权”的计划,最终又落回了中国手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